“我能通过脑机接口召集我的特斯拉吗?”
“当然可以!”
自北京时间2020年8月29日埃隆·马斯克举行了新的Neuralink脑机接口芯片发布会以后,全世界再一次对这个“赛博朋克”的讨论不绝于耳。
新设备只有一枚硬币大小,用手术植入头骨,就像安装在大脑上的Fitbit,可以在睡觉的时候无线充电,充满电能够用一整天。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宣布,这种芯片已实现无损植入猪脑,并实现成功应用。他还说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大脑的问题,植入脑子里,会解决大脑或者脊髓的重要问题,听觉缺失、记忆力缺失、中风,等等。
时间退回到一年前的稍早些时日,2019年7月,马斯克刚刚宣布,“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”,他在发布会上笑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。
舆论在当时就已炸开锅一次,跟如今态度差不多:有人看好,有人唱衰。甚至还有热心网友曾“亲切”提醒:“这个东西,最大的限制是……FDA的批准。马斯克你慢慢会发现,跟FDA打交道一比,你那些特斯拉股票监管风波都不叫事。”
不过时至今日,美国FDA已经批准了这项技术在人体进行临床试验,第一批试验对象为截瘫病人。
“未来”就要来了?
“三只小猪”的故事
马斯克的Neuralink成立于2017年,目标是研发超高带宽的脑机接口系统,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存。
先说说脑机接口是什么?
在现实中,脑机接口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BCI) 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。发展至今,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连接大脑和外部设备的实时通信系统,可以把大脑发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,并代替肢体或语言器官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。
脑机接口按照接入方式分为“侵入式”和“非侵入式”,按照传输模式分为单向和双向。“侵入式”是将脑电波检测电极植入大脑,这样采集到的脑信号强且稳定,但会对植入的生命体造成创伤。埃隆·马斯克本次发布会展示的技术就属于“侵入式”。
在Neuralink的发布会上,马斯克介绍了两个设备。一个是只有硬币大小,拥有1024个信道,可以置于颅骨内侧,读取脑神经活动信息,实时无线传输脑电波数据的芯片;另一个是一台可以避开血管,在颅骨上开一小孔,将芯片快速、精准地植入预定位置的外科手术机器人。
马斯克表示,植入该设备只要一天即可出院,手术会绕开血管,不会有明显损伤。
“我们有一只健康快乐的小猪,刚开始很害羞,但她精力充沛,她已经做了两个月的植入手术。”
在发布会现场,马斯克展示了3只小猪,它们是脑机接口手术的对照组。脑机接口系统有三千多个电极,可以监测一千多个神经元,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大脑。当小猪在场地中行走时,其脑电波信号通过脑机接口设备传输到大屏幕上,以图像+声音的形式十分直观地展示了出来。
“就像你的头骨里的记录器”。
试想一下,如果那只精神抖擞的小猪可以替换成任何一个普通人,那么前文提到的听觉缺失、记忆力缺失、中风等常见问题,似乎就可以得到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,马斯克还表示,该设备能够用来重新训练大脑中导致上瘾、抑郁或焦虑的部分,甚至还可以解决失明、瘫痪等方面的疾病。
国内,同样在脑机接口领域风生水起的BrainCo集团创始人韩璧丞表示,Neuralink发布的芯片能检测到猪脑信号这个技术在过去20年里已经陆续做到了,Neuralink只是对设备进行了升级,这应该说是脑手术和相关设备的重大突破,而不是脑科学的重大突破。
韩璧丞还补了一句:“我觉得他(马斯克)做很多事情,不是追求短期的商业回报,是他想实现人类应该去体验的一些场景。他认为在未来,我们应该让人类和AI有一个共生的机制,这也是他当时创立Neuralink的初心。”
马斯克曾在多个场合提及,创办Neuralink的动力来自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恐惧,他说:“我们已经是半机器人了,手机、电脑就是你的扩展,手指的动作或者语音指令就是交互接口,但这种交互太慢了。”这也是他研究创建脑机接口的原因之一:加快人机的交互速度。
马斯克还给它起了更感性的名字:“心灵感应”(Telepathic Powers)。
马斯克说:“从本质上说,如果你有一个完整的大脑接口,所有编码在记忆中的东西你都可以上传。你基本上可以把你的记忆作为备份,然后再恢复这些记忆。最终你可能会把它们下载到一个新的身体或者机器人的身体里。”
这也即意味着,如果大脑直接与虚拟世界连接沟通成为可能,那么更进一步,脑机接口技术还可以用来存储或替换记忆,甚至可以将人的意识数字化,高保真地上传给电脑,在“云”中实现“永生”。
将灵魂变成编码,实现数字永生。马斯克无疑点燃了各位听众观众的热情,人们开始漫无边际地畅想:“未来”已来,人“机”时代。
2020年,人与手机、电脑等一系列机器渐渐捆绑在一起,成为不可分的共同体,与此同时,人工智能的技术革命也在以超乎我们认知的速度开展。作为“AI威胁论”的坚定支持者,马斯克发出过警告,机器很可能会以指数级的速度将我们抛得越来越远,只有与机器共生才是未来的生存方式。